注册将于 2025年11月20日 关闭
董振江 (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智能与安全研究所所长、教授)

董振江

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智能与安全研究所所长、教授

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江苏省“333工程”第二层次人才,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任中兴通讯副总裁、公司战略与技术专家委员会人工智能专家委主任、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等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;承担过10多项国家、省部级重大项目及20多项企业重大研发项目,拥有20多年的ICT技术研究、研发与管理经验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、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,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常委、计算机视觉专委,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产业互联网委员会首席智库专家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信标委人工智能专委。在研国家级、省部级的人工智能、安全与区块链项目多项,与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,主要研究领域: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、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安全等。

夏志杰 (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、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、东南大学教授)

夏志杰

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、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、东南大学教授

上海大学兼职教授、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,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,获颁“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”。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。长期从事机器人、高端装备、工业互联网、工业大数据、智能制造技术研究,出版了专著“工业互联网:体系与技术”,发表论文150多篇,主要理论成果为:1.建立了工业互联网的框架体系,2. 提出了复杂制造系统的数据融合理论;3.提出了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模型和方法;4.提出了机器人非同位轨迹开展的稳定性理论,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。主持了多个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,累计经费1.71亿元。主持和参加了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,解决了多个数控机床、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的卡脖子问题,主持开发了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、装备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、设备管理系统、和离散行业智能工厂系列软件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个,在多个企业中获得应用,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李千目 (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南京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、教授)

李千目

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南京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、教授

长期从事安全智能系统与可信数据空间研究,主持国家和军委纵向项目20余项。发表高层次论文11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(近半数转移转化)。在理工科领域,获国防科技奖、教育部科技奖、军队科技进步奖、江苏省科学技术奖、国家级学会科技奖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9项;在社科领域,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二等奖2项。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、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2部,出版学术专著2部。入选AAAI 2019 年度总冠军(ChallengeProblem Winner)、TRB 2023年度最佳论文(国际顶会)、入选2023年度高被引论文。

P. Hancke Gerhardus (南京邮电大学/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自动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教授、IEEE Fellow)

P. Hancke Gerhardus

南京邮电大学/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自动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教授、IEEE Fellow

国际公认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(IWSN) 研究先驱和领先学者。在2009 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和 2013 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(TII) 中发起并共同编辑了第一个关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别章节;合编的《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:应用、协议和标准》一书是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本教科书。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联合主编、 IEEE Access 的高级编辑。曾获 TII 最佳论文奖(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)

黎铭 (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)

黎铭

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

主要从事软件挖掘、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。在《IEEE Trans PAMI》《Machine Learning》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IJCAI、ICML 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,曾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、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。应邀担任《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》、《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》、《软件学报》等编委、国际软件挖掘系列研讨会SoftwareMining创始主席、PAKDD首届博士研讨会DSDM'11主席、一流国际会议IJCAI、IEEE ICDM、ICLR的领域主席、AAAI等的资深程序委员等;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、青年工委副主任、教育工委副主任、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、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、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人工智能专家委秘书长等。获亚太数据挖掘青年成就奖、中创软件人才奖、入选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等。

李泽超 (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/人工智能学院/软件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国家杰青获得者)

李泽超

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/人工智能学院/软件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国家杰青获得者

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江苏省攀登项目、江苏省杰青项目等;入选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;发表CCF 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80余篇,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、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;获得ACM MM Asia 2020和2024两年度最佳论文奖等;担任IEEE TPAMI, TNNLS, TMM, TCSVT等期刊编委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多模态智能分析、计算机视觉等。

刘振海 (中润华谷(南京)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科学家兼董事长)

刘振海

中润华谷(南京)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科学家兼董事长

帝国理工间歇过程重点实验室建设负责人、实验室主任,国际IAS S-88标准委员会组委,前英国英维斯集团全球咨询部首席专家、系统架构师,阿联酋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特聘专家,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深耕三十余载,深度参与发达国家工业4.0建设全过程。

杨武 (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Artisan Brain模型算法总监)

杨武

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Artisan Brain模型算法总监

具身智能大模型、运动控制专家,曾任职于第四范式、海康威视等企业;拥有丰富的视觉、大模型算法落地能力和工程经验;曾主导基于大模型的RAG问答系统、智能Agent平台从0-1的搭建与多项目交付。现就职于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,担任Artisan Brain模型算法总监一职。

王海若 (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、OptoChat AI 光子智能引擎项目负责人)

王海若

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、OptoChat AI 光子智能引擎项目负责人

聚焦 AI×光子芯片的产品化与工程化,主导从检索—设计—仿真—制造的一体化智能协同。牵头推进该项目2.0版路线,主导引入知识图谱与智能代理,提出并实现AI 辅助器件仿真,在典型场景实现秒级响应与参数窗口建议。擅长 AI 产品设计、技术架构、场景应用拓展,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《OptoChat: A Large Language Model with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for Optics》。